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輕蔑

“就是這樣。戀人老是想給對方下定
義,又苦於無從對付這個定義的種
種不穩定因素,於是幻想得到某種
睿智 ;以便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對
方而無需借助任何形容語。” ---羅蘭巴特《戀人絮語》


語言建構了我們的世界,卻容納不了現實世界的複雜性。以致讓我們無法全然地準確表達,陷入尷尬。人的狀態像攀爬在廢棄的百年老屋牆上的蔓藤,你無法清楚分辨枝葉的真正出處。你永遠無法理解你今天的情緒到底被哪件事所影響,永遠無法明白與戀人的情感為何會陷入如此的境地。如果你用僅有的語言文字去判斷或否定一個人一件事情一種狀態一種情感,你確定完全準確無誤?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如此狂妄自負,包括我自己在內。沉默是結束紛擾的最好方法,把省下來的時間,懺悔和祈禱。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照片

朋友到我家,總會對牆壁上的三張照片投以異樣的眼光或是有所意見。而我也無法解釋什麽,純粹的就只想貼在那裏,雖然顯得有點突兀和不合時宜。我常常會凝視這些照片,裏頭的人大笑、睡午覺或是在望著鏡頭。簡單不過的生活片段或是定格,爲什麽會引起如此之多的心理反應

攝影的前身大概就是繪畫或是雕刻。以精神分析的眼光去理解,這些形式的發展都出自人類的木乃伊情意結。古埃及認爲「肉體不腐則生命猶存」,因此之所以有木乃伊,是當時人們認爲只要保存死者的軀體,總有一天死者就會復活。這種觀念清楚看見人們普遍心理:與時間抗衡。因爲死亡無非是時間取得了勝利,接受生命的終結無非是向時間低頭。於是,繪畫、雕刻或是攝影成了人類對抗時間流逝的形式,是「塗防腐香料殮藏屍體此种舉動的延伸。

由此看來,擺在眼前的一張張照片,只不過是一具具經過處理的屍體或殘骸。但我們仍然愛拍照,雖然我們都清楚照片中那個時間點的人事物不復存在,只是在觀看的過程中,它可以喚起感覺記憶,讓我們置身于那個美好的時空裏。人們就會覺得一切未變時間停格。只要把目光移到照片以外,就知道這只屬片刻的幻覺。這星期老師在課堂說的一句話:It was there but not anymore

晚上回家的時候,推開門依舊是看到被艾維玩得一團亂的房間,每天我都得花上一段時間收拾殘局,幾乎成了一種回家的儀式。只是今天地上多了一張從牆壁掉落的照片,是艾維給我的啓示嗎?

也不管那麽多,我把墻上其餘的兩張也撕了下來,丟進垃圾桶。趁它們還沒發出腐臭之前。

27MAR2011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同學你有備課嗎?

上禮拜四被老師點名問有沒有備課(要讀很厚的理論文章),我坦承沒有念完,有點尷尬,因爲我應該是第一位跟老師拿電子檔的學生。被問的時候,我還是被叫醒的,這兩個禮拜真的有點累。有心無力。

進入三月,除了適應新工作,新時間表,還有就是完成一些手上未完成的工作。時間又被打亂,又回復那種日夜顛倒的生活其實沒什麽好累的,只是生活有一些疑慮,注意力不太能夠集中。

那位老師見很多同學沒備課,感覺有點苦惱,但還是保持友善態度。我開始困惑,這些書本上的事我們是需要裝進腦袋,但是能夠以後能夠拿出來用的機會又有多少?我明白所要學的,就是這些理論家的思考模式,但這又對自身生活起什麽作用呢?我還是比較喜歡看一些有血有肉的東西我相信有人又想告訴我那一些有血有肉的背後就是由這些理論支撐的。唉,我只能說我現階段已經是一個不愛學生生活的小孩,一個不懂惜福的死小孩。

今天上班的時候,老闆娘告訴我昨天謠傳世界末日的消息,有兩位工讀生躲在廚房不敢出來。有家長特地打電話慰問,也有些工讀生打電話回去報平安。日本發生災難,恐懼是難免的。網絡上更出現很多討論,人們集體反思。並不特別覺得怎樣,等事情平復以後,一切又恢復原狀。大家照舊生活,人類照舊繼續做壞事,欲望照舊統治全世界。我們依舊在固有的模式裏吃喝拉撒、消耗、消費,反正就是放縱。每一次,都說要做什麽改變。當然這包括自己在内。朋友寫的一句話很貼切:知之而不醒覺,醒覺而不力行之。什麽方面的事都一樣,就因爲我們是人的關係嗎?

下禮拜四,老師照舊問同學們有沒有備課,我照舊回答來不及念完。

脾氣

誰沒有脾氣?
曾經有人告訴我,他已經變得沒有脾氣了,任何事他都不會動氣。他的理由是不想跟自己過不去。後來注意他日常生活的言行,雖然他很少發脾氣,但發覺他說話帶刺,而且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亂。事隔多年后,更發現他最近的脾氣越來越差。顯然,他所說的沒有脾氣,只不過暫時把心裏的不平衡壓抑下來,然後找另一個出口而已。
我遇過一個真正沒有脾氣的人,至少我沒有看過她動怒。她不算是一個幸運的人,也許能夠發生在她身上的慘事都發生了,可是她還是可以維持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且樂於助人。也許是年紀大的關係,很多事情都看得透徹。是的,當一個人已經歷過最大的傷悲,生活中還有什麽是看不過眼的。但我覺得年紀大或者經歷多,跟“能把事情看得透徹”的能力,並不一定成正比的。她最幸運的,是她擁有那一份懂得釋懷的能力。
看了《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鼻子酸酸的。觸動我的,並不是故事主軸中男主角找到家的歸屬感,或是他與母親的情感,而是那只脾氣很坏的怪獸Carol。他脾氣坏的程度,在“吵架時激動得把怪獸朋友的翅膀也拔下來”的情節中,大概可以看得出來。在怪獸群當中,Carol陰晴不定,像是一顆隨時爆炸的計時炸彈。他也有喜歡的對象,只不過不能接受對方的貓頭鷹好朋友,因爲在所有人當中,唯一只有他聼不懂這隻貓頭鷹在講什麽。
他之所以有那麽大的脾氣,是因爲他的疑慮。他擔心朋友都離他而去、擔心謊言、擔心太陽會有一天會把地球吃掉
造就怪獸的悲劇性格源自于多慮。更準確的,是因爲太在意,不懂釋懷。


8MAR2011